医学研究证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与骨钙丢失有关。因为随着机体老化,骨破坏速度快于形成,造成骨钙丢失即骨量丢失,骨结构疏松,骨质变细变脆而折断,形成骨质疏松症。与此同时,破骨细胞吸收了大量的破碎的骨质即含钙的物质,通过血循环流失到身体各软组织中沉淀下来,这就叫异位钙化。它会沉淀在心肌细胞、平滑肌血管细胞、脂肪细胞、肝细胞、β-胰岛细胞中。钙沉淀在器官上也会形成疾病,据文献报道在老年人中异位钙化最多的是退行性心瓣膜病、冠状动脉钙化、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老年痴呆症及结肠癌。
    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上了年纪的人经常感乏力、气短,但并不是高血压,也没有心绞痛,直到医生在心脏听诊时发现有血管杂音,进一步做心脏超声检查诊断,发现心脏瓣膜有钙化。这些老人同时存在腰背痛,甚至以前有过骨折或跌倒历史,他们若去做一次骨密度检查,就会被发现有骨量丢失或骨质疏松。这二者有什么联系呢?它清楚地说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钙丢失,钙离子流失而沉淀在心脏瓣膜上。为什么它偏偏会沉淀在心瓣膜上面呢?这是由于血流的冲击、磨损及机械的作用促使心瓣膜损伤,当胆固醇脂质类物质沉淀在血管壁上被一层纤维素包起来,此后又碰上钙离子的沉淀,促使心瓣膜硬化、钙化。这一病理变化是随着年龄的老化而发生率增加的。有统计资料报告,在65岁以上人群患退行性心瓣膜病的占了74%,老年妇女以二尖瓣瓣膜钙化多于主动脉瓣。日本也有资料报告,对200名65岁以上的老人在做了上述二项检查后,男性18%的人会出现二尖瓣钙化,女性占36%;在主动脉瓣钙化同时,有骨密度减少的,男性是31%,女性是22%。
     冠脉钙化:冠心病是从中年带到老年的常见病,其危害健康是众所周知的。心绞痛可导致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可影响心功能、心力衰竭。冠心病的全名是动脉粥样硬化,什么叫粥样硬化?就是胆固醇沉淀在迂曲有损的冠状血管内壁上,被纤维素包住形成纤维斑块,有的人又被钙盐沉淀,形成了复合斑块。患冠脉钙化,冠脉钙化的发生率与年龄的老化确实有联系,40-49岁占86%,50-59岁为92%,60-69岁是98%。老化、硬化及钙化的结果,血管内径逐渐变窄。
     颈动脉粥样斑块:中风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并且是致残、致死的重大病因,引起中风的危险因素很多,熟知的有高血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冠心病、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吸烟、饮酒、饮食习惯、高龄等。可能有关的危险因素有高脂血症、肥胖、血小板聚集、高尿酸血症、高钠低钾饮食、全身感染、冷空气、遗传。复发危险因素有吸烟、糖尿病、房颤、心衰、短暂性脑缺血、心绞痛、心梗、舒张压大于100毫米汞柱等。近代医学界认为中风最大的危险因素是颈动脉粥样斑块!因为一旦斑块脱落,就会形成脑梗塞,现代的彩色超声波仪器的问世,能对两侧颈动脉进行检测内经,估量管径狭窄度,并可看到斑块回声。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也与老年骨钙丢失有关。据报道,学者研究发现80例70岁以上的老化,既有血胆固醇升高又有骨密度降低。这80名的颈部彩超证实,内膜增厚,并有斑块形成。追问他们既往病史,并发高血压病的占43%,糖尿病的28%。又一次证明了退化、钙化与粥样硬化是与增龄相关的。
     推迟异位钙化的方法—补钙:既然骨质疏松的原因是缺钙,减少异位钙化只有补钙。正常人体需要多少钙量?根据美国营养研究会的钙推荐量是1000-1200mg/日。推荐的膳食钙摄入量是800mg/日,而我国无论是城市或农村,无论是成年人或50岁以上中老年人,他们的钙摄入量大约300-400mg/日,远远不足于推荐剂量。钙的制剂有很多种,而它们的元素钙含量却有高低很大差别,碳酸钙制剂有市售的钙尔奇D,每片含有600mg;凯思立每粒500mg;盖天力仅25mg;尤昌钙30mg;葡萄糖酸钙为90mg;巨能钙是苏糖钙,每片含元素钙90mg。每磅牛奶含200mg,酸奶高些约300mg。补钙不仅仅看元素钙的含量,还要看你能吸收多少,人体不吸收是达不到目的的。
     钙吸收的因素有:1、年龄,老年人吸收率差于成年人,成年人差于婴幼儿,这是因肠粘膜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萎缩,而钙是通过小肠粘膜吸收的;2、在饮食中要注意食物组成,例如一些蔬菜像菠菜、竹笋、花菜、草酸含量多,草酸与钙结合成草酸钙,血钙就降低了;3、与胃酸分泌的能力有关,胃酸低的人如老年人胃粘膜萎缩,钙吸收率就低了;4、个体差异;5、维生素D;的分泌能力,关于维生素D的代谢也是至关重要,除了食物中含有一定的维生素D之外,人体皮肤内都含有一种7-脱氢胆醇的物质,经过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可以代谢成维生素D3,再经过肝脏和肾脏的转化,使维生素D3变为具有生物活性的D3,可以促进肠钙吸收。所以补钙的同时,必要时要补充活性维生素D3,市售的有罗钙全、萌格旺、阿法D3等。在补钙时要考虑它的安全性,多大剂量范围内是安全的呢?根据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规定,每日补钙在2000mg之内是安全的,如果多于3000-4000mg/日,将出现高血钙,那是很不安全的。所以不能全民补钙和盲目补钙。对老年人来讲更要注意,因为老年人饮水较少,一次性补钙以600mg为妥。服钙剂的时间也有讲究,在睡前晚间服较好,因为甲状旁腺激素是在晚间分泌高,甲状旁腺激素升高时血钙是低的。
     骨质疏松与补钙:只要你看电视,阅报纸、“骨质疏松”、“缺钙”和“补钙”这些医学术语总会闯入你的视线里。如果你走进保健品商店,几乎会被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钙制剂所包围。人们不禁要问:这是怎么啦?骨质疏松和缺钙的人为什么一下子这么多?难道它们也是流行病吗?难道老人的骨质都要疏松?都得补钙吗?这些广告是否可信?我该怎么办?如此种种,使许多老年朋友在头脑中划了不少问号。为了帮助老年朋友弄清这些问题,必须明辨是非,去伪存真,即要走出有关骨质疏松症和补钙的种种误区。
     误区之一: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症,许多老年朋友以为感觉良好,骨头不疼不痒的,就不会患骨质疏松症。错了,发现骨质疏松症不能靠自我感觉。因为,大多数的骨质疏松症病人在初期至中期都不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当发觉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已为时过晚,此病的早期诊断依靠双光子骨密度仪及定量CT检查。病程十年以上,可以通过X光拍片检查确认,所以建议老年朋友都应该进行一次这些方面的检查。
     误区之二:去保健品商店诊断骨质疏松症,值得人们注意的是,当前有许多人是在保健品商店诊断出骨质疏松症和缺钙的,现在许多城市出售钙制品的商店,为厂促销而专门备有检测骨密度的仪器,大肆宣传,免费测试。因此许多人图方便赶去测量,其结果几乎人人都缺钙,老年人更是人人都是骨质疏松。几乎每个测试者都要带着大包钙制品而归。显然,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因为,确诊骨质疏松症和缺钙与否,不能通过一项检查就能决定,而且,许多商店检测人员并非医务人员,何况又是目的不纯呢!因此,诊断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应到条件较好的医院去。
     误区之三:看广告或在检测骨密度的商店选购钙制品,不少人在不了解自己究竟是否患骨质疏松症的情况下,而轻信广告,选购所谓最佳的钙制品,或是干脆就在测试骨密度的商店,听信测试者的话买钙制品,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常会造成不良后果。因为该不该补钙,补什么样的钙,补多少,如何补以及补钙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这里面的学问很多,必须根据病情,从实际出发,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否则,不仅会浪费金钱,而且还可能被劣质的钙制品损害健康,许多地方都发生过滥补钙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例。
     误区之四:骨质疏松症患者静养能防骨折,一些已确诊为骨质疏松的老年朋友听人说,这种病容易骨折,因而不敢多活动,更不敢进行体育锻炼,成天不是躺着就是坐着。其实,这种理解是片面的,这种做法也欠妥。因为,运动可以强筋骨,改善骨骼的血液循环,增强骨密度,特别是在户外阳光下活动,还可以增强维生素D的合成与吸收,而有助于钙在体内的吸收与利用。所以,运动对防治骨质疏松症十分必要。如果长期卧床和静坐,会加速骨质疏松,导致恶性循环。预防骨折的关键在于注意防护,防止意外跌倒。即使已卧床不起的病人,也应该经常让家人把自己推到户外,见见阳光,经常使肢体进行被动活动和锻炼。否则,这种病人容易发生“废用性骨质疏松”。
      误区之五:喝骨头汤吃菠菜烧豆腐能补钙,一些人认为骨头里含钙量最高,因此,常用慢火炖骨头汤喝以补钙。还有人认为豆腐含钙多,吃豆腐烧菠菜补钙。这两种传统的补钙法都欠科学。因为,骨头汤里含钙量并不高,特别是汤里脂肪含量高,而脂肪与钙结合成皂化物,又会妨碍钙的吸收与利用。如果能在烧骨头汤时放些醋,再去掉过多的脂肪,这样可以增加钙的吸收与利用率。由于菠菜、茭白、竹笋、洋葱、苋菜和韭菜含有较多的草酸,非常容易与钙结合成为不溶性的钙盐,很难被人体吸收利用。所以,含钙高的食物不宜与这些蔬菜一起烧或同吃。
      误区之六:常多吃钙制品就能补钙,许多人误以为骨质疏松就是缺钙,而多吃含钙丰富的食品或钙制剂就能补钙。他们不了解钙被人体吸收和利用,有其他条件。它们是:1、维生素D的参与。有人称维生素D是打开钙代谢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没有它参与,人体对膳食中钙的吸收还达不到10%。2、长期吸烟、长期饮用咖啡或茶或过量饮酒者,会影响钙的吸收与利用。3、长期服用可的松类激素或甲状腺素者,也会妨碍钙的吸收与利用。4、患有慢性胃肠道疾病者,钙的吸收会减少。因此,对骨质疏松症必须采取综合疗法,而且必要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维生素D制剂、降钙素、骨吸收抑制剂以及绝经期妇女雌激素的合理使用,切不可误以为这是一种小毛病而掉以轻心。